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長期以來,女性一直是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女科技工作者走上前臺、勇挑重擔,據統計,我省現有女科技工作者300萬,其中126人成長為國家杰青、國家優青、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7位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她們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投身科研一線,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她們志存高遠、矢志奮斗,以巾幗不讓須眉昂揚姿態,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科學家精神,鼓勵更多女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再建新功,省文明辦、省婦聯、省科協聯合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中國婦女報、新華日報、江蘇廣電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有關單位啟動大型融媒體宣傳活動——“百名女科學家尋訪活動”。通過豐富的媒體視角,多元的傳播形態,走進一百位女科學家的科研一線,傾聽她們的故事,傳播她們的聲音,展示她們的風采。
人物簡介
武德珍博士,教授,博導。1989年起任教于北京化工大學,一直從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和97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部委重點、北京市重點課題、軍民融合基金課題近30項,以及近40項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其中4項國家級獎勵;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200余篇,出版《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及應用》專著1部,合著《高分子物理》教材1本;申請發明專利100余項,其中有80余項獲得授權。2013年,武德珍創辦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入選省“雙創人才”,2023年入選“科創江蘇”企業創新達人,2022年被評為常州市最美女科技工作者。
聚酰亞胺纖維是高分子材料中的佼佼者,作為一類綜合性能突出的高性能芳雜環聚合物,兼具聚酰亞胺材料的耐高溫、阻燃、絕緣、低介電、耐輻照等特點和高性能纖維的強度和模量,被譽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性能纖維品種,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子電器、核工業等重要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材料之一。
近年來,北京化工大學武德珍教授所在研究團隊專注于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研究和生產,突破了十噸級和百噸級制備關鍵技術,開發出強度和模量分別大于3.5GPa和150GPa的高性能纖維,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技術和產品性能均實現了國際領跑。
創業:偶然中的底氣
為什么創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創業純屬偶然,是被逼上梁山的。”對于自己創業的原因,武德珍打趣道。
1963年出生的武德珍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另一個則是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50歲以前,武德珍是純粹的北化老師;50歲以后,武德珍因“偶然”的因素走上了創業之路,領略了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2012年武德珍的課題組參加了一個國家項目,在十二五期間建成一條20噸的聚酰亞胺纖維中試線。但是,學校實驗室的規模無法完成20噸生產線規模的目標,所以武德珍團隊當時的想法是只出技術,吸引投資者來投資。然而,因涉及到的是全新的技術、產品及市場,“找投資,出技術”的初衷未能如愿。“沒有別的辦法,我只能自己硬著頭皮上了。”武德珍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選擇創業,其實是對承擔的國家項目的一種“自救”。為了讓項目能繼續進行下去,她承擔起了投資者的身份,不僅投入了自己和家人的積蓄,還向朋友、同事借了錢。
柳暗花明,恰好當時北化在常州有一個先進材料研究院,在一次交流中學校向常州市政府推薦了該項目,沒承想一拍即合。常州市政府批復了300萬“龍城英才”計劃支持,希望成果落戶常州。
開始創業那年是2013年,武德珍剛好50歲。“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武德珍不斷重復著這句話,一旦開始做企業了,就不能回頭,要不斷往前走。作為一款國外尚未開發成功的高科技產品——高強型聚酰亞胺纖維,產品是全新的,市場是空白,這就注定了要走更長更艱難的路。“從新的技術到新的產品一般需要5~8年時間,這是一個很長的周期,我們要努力堅持。”
領跑:開啟加速度
2016年6月25日,由北京化工大學和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年產30噸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制備技術及裝備”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水平國際領先,設備為全球首套,產品填補市場空白,對我國自主高性能材料保障下游供給具有重要意義,并建議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應用研究和推廣,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進一步鞏固我國在該領域的領跑地位。
先人一步的科研成果,給團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開啟了產業化的“加速度”。2017~2019年,企業建成第一條百噸級生產線,產品被列入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的“七大新材料”之一,入選工信部首批次應用示范目錄,市場占有率達92%;2020~2021年,完成第二條百噸級生產線建設并投產,總產能達210噸/年。2020年,企業牽頭完成“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長絲”國家標準的制定。目前國外僅實現普通型聚酰亞胺纖維產業化,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仍處于實驗室階段,先諾的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作為產品和技術的“策源地”,在國際處于領跑地位。
如果說當初走上創業之路是“被逼上梁山”,那么武德珍現在的堅持則是為了一份責任。“做企業我一直堅持兩點:一是讓追隨者有發展,二是讓投資者有回報。”目前,武德珍帶領研究團隊,在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研究、工程化、產業化和應用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順利實施了成果轉化。
深耕:“兩湖”創新區
2023年6月13日,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舉行“年產700噸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新建項目奠基儀式”。武德珍表示,入駐西太湖10年,從租賃項目成長為用地項目,從研發到產業化再到大規模量產,離不開全體先諾人的努力,也離不開西太湖管委會的支持與鼓勵,先諾新材將深耕“兩湖”創新區核心區,為“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繼續貢獻先諾力量。江蘇先諾年產700噸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新建項目占地50畝,總投資5億元,是落戶西太湖園區的三個省重大項目之一。項目分兩期建設,達產后預計新增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700噸的生產能力,并具備下游產品研發與制造能力,可實現年新增產值收入3.12億元、稅收3500萬元。新項目的啟動和實施,將為先諾開啟高速發展的五年奠定堅實基礎。2023年,江蘇先諾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江蘇省潛在獨角獸、瞪羚企業,獲批江蘇省高性能聚酰亞胺纖維及產業化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產品在民用領域也得到高度認可,實現進口替代。武德珍表示,江蘇先諾將繼續秉持“敢為人先,千金一諾”的理念,在今后的發展中,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快馬加鞭、勇往直前,做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做有責任、有擔當的好企業,不辜負社會各界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