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手机av片永久免费观看,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黄色成人av

全部
  • 文章
  • 圖片
  • 視頻
  • 專題
當前位置: 首頁 >家庭教育
播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發布時間:2025-02-06 來源:《莫愁 家庭教育》

微信圖片_20241223145053.png

播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林云霞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培養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孕育起點。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范疇之一,家禮文化歷來被賦予重要地位。立德樹人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家庭教育的好壞深刻影響著立德樹人的成效。那么該如何進行家風建設和家庭教育?我將結合我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談談想法。

注重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人格教育,是觸及心靈和靈魂的教育,只有德“立”住了,人才能“樹”起來。這個德既有個人品德,也有社會公德,還有職業道德,更有報效祖國和服務人民的大德。   游戲時,上中班的文文與好朋友元元鬧矛盾了,文文生氣地對元元說:“我要用刀割了你的耳朵和舌頭。”老師與文文家長溝通得知,當文文犯錯時,文文的家長喜歡說此類話語恐嚇孩子。文文家長說,文文太難管教,不用恐嚇的方式根本管不住。品德教育不是打壓教育,更不是恐嚇教育,孩子出于恐嚇所表現出的聽話乖巧、遵守規則更多是假象,是不能內化為良好道德品行的。學前階段的幼兒由于認知和情感發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判斷能力,共情能力差,更無法表現出分享、助人、合作、友愛等親社會行為,因此,此階段的幼兒品德教育,需要老師和家長正面引導,為幼兒提供正確的啟蒙和教育,給孩子傳遞真善美的行為規范。

抓住關鍵期幼兒期是一個人道德行為成長的關鍵期,尤其在3-6歲期間,家長如果能抓住教育契機,做到適時而為,就能為孩子的品德養成做加法。3歲半的吉吉上小班,喜歡攻擊同伴,惹得家長們紛紛向班級老師告狀。老師與吉吉媽媽交流,吉吉媽媽說:“吉吉不會主動攻擊別人,如果別人惹了她,她才會還手,她也要保護自己的。”家長并沒有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交往。諸如此類的現象很多,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不能吃虧,一旦輸了就要反擊。其實,在3-6歲的“他律階段”,兒童主要根據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進行道德判斷。作為和孩子接觸與交流最多的人,父母如果傳遞不正確的道德標準,就有可能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因此,作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一定要利用好他律階段,抓好家庭品德教育,從點滴小事中教會孩子欣賞真善美,遠離假惡丑,促進孩子的品格發展。

重視環境的作用陳鶴琴先生認為德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應主要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的德育教育無處不在,體現在點點滴滴,教育者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對幼兒滲透德育教育。創設寬松和諧的生活環境。在我們幼兒園,每天早上幼兒入園時,園長、教師、保健醫生都會站在大門口迎接小朋友,并相互問好;教師之間文明謙讓、互幫互助,遇到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難的情況,都能熱情地伸出援手;教師經常為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到邊遠山區及貧困地區支教,參加植樹、環保宣傳等社會公益活動。這些都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說教。教育者要為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使他們眼里有光、內心有尺。

教育者自己也要遵守與孩子約定的規矩,以身作則。如果教育孩子過馬路不能闖紅燈,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圖書館不大聲接聽電話等,那么自己也要做到。父母要在言傳身教中、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真善美的品德教育。避免“說教式”和“命令式”做法。

父母可以把知識化成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講給孩子聽,還可以利用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品德教育,《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都是不錯的啟蒙素材。家庭是幼兒思想品德培養的第一課堂,學校是幼兒德育的重要陣地,中華傳統文化是幼兒德育的重要內容,教育者要抓住關鍵期,讓幼兒在品德啟蒙階段懂得真善美,遠離假丑惡,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品質。
林云霞:江蘇省海安市閘東幼兒園副園長

主辦單位:江蘇省婦女聯合會 Copyright ?? 2020 江蘇省婦女聯合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8039674號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1672
聯系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建鄴路1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