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手机av片永久免费观看,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黄色成人av

全部
  • 文章
  • 圖片
  • 視頻
  • 專題
當前位置: 首頁 >小作家
西站的背影
發布時間:2025-03-06 來源:《莫愁·小作家》

微信截圖_20250306164336.png


前時,我參加了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紀念朱自清《背影》創作100周年研討會,許多久寓于心的經歷與感觸,頓如浮云般流過眼簾。


因為,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親情、父愛的名篇,但催生這佳作的,正是南京火車西站!而我與西站亦有過不解之緣;因我曾長期住在它附近,遠行首選的就是西站。


不過,當時之我,并不清楚這個普通火車站的特殊地位與意義。現在才得悉,南京西站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它不僅曾是南京唯一的火車站,民國時還曾是全國第一大火車站;百年來對南京和全國的發展作出過難以估量的貢獻。了解這點,朱自清去京,父親為他送行的感人情節,為什么會發生在南京西站,也就容易理解了。


至于我,對南京西站的感情不僅很深,亦很復雜。畢竟,車站可遠不只是交通場所,更有其獨特功能,說它是個觀人性,泄人情的最佳窗口;是一個悲歡離合、充滿人情味的巨大隱喻,亦不為過。例如有回我去乘車,正趕上畢業之際,月臺上滿是依依惜別的年輕學子。這些以感情內蘊著稱的中國人,心靈之閘在車站竟訇然洞開。6男3女在我窗下依次緊擁,個個涕泗滂沱,大有尾生抱柱、易水生寒之勢。想想也是,情感本可傳染的,而車站又是離合的同義語。人生原是成串的故事,車站使故事益發生動。列車一動,所有的故事都不免加速演繹,或喜或悲或破或圓,無論情愿不情愿,總之不再是舊時面目,總之要導向既定結局。而此一別,對他們來說,“西出陽關無故人”,關山萬里,曉風殘月,唯“斷腸人在天涯”,此何情,斯何景,是何心境!


民以食為天,以此而論,車站遠不是我們的“天”;但樹挪死,人挪活,即便不為“挪”,人生在世,誰又免得了出入車站,生離死別、喜怒哀樂?甭管社會發達到哪種地步,車站將永遠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密友,更是讓我們獲得許多人生哲理的微妙窗口。如我至今還記得,某夏夜我在西站候客。那時的車站不像今天的高鐵站那么繁華而功能齊全。何況任何時候的車站總不免讓人心悸。這首先與人們趕奔遠途時,總有種目的未定而忐忑的心理有關,其次與當年限于條件,火車站總有些紛亂雜駁的狀況有關。所以當我看見那個從容的中年人時,不免便多了幾分關注。他坐在出口處鐵欄邊的臺階上,從鋪蓋和裝束看,是一個外出打工的農民。他正在吃東西。食物是裝在塑料袋里的幾個爛梨,不是撿來的就是廉價買來的。這些天我剛因飲食不慎而鬧過腸炎,所以對他的食物就特別敏感。但他顯然沒有任何顧忌,泰然自若地又取出個爛梨,先用巴掌象征性擦了擦,然后瞄準爛處,用拇指甲深深一摳,擠去爛物,咔嚓一口;再摳摳,又是一口。半個梨片刻吃完,吐出幾顆籽后,又來一個。一袋梨轉眼便剩了個空袋和一堆籽(核都被他嚼爛吃掉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就算他的晚餐。反正他是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將空塑料袋往口袋里一揣,從耳根上取下半截香煙,神情安詳甚至是很滋潤地吸了一大口。他的視線定定地落在廣場深處時,才顯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想他一定是歸心似箭了。他的思緒一定已經回到了自己村頭的土地上。家里的小麥大約正等著他回去收割吧?一個尚未脫貧的農民為謀生可以走遍天涯,但無論走到哪里,終究是不會忘記土地和莊稼的。土地和莊稼是他們生活的根本和目的,他們一輩子都會盡心竭力地厚待土地和莊稼,而對生活的索取或期望值卻是最低最低的。也許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能耐受自己的那一種生活吧?


《菜根譚》說,嚼得菜根,做得百事。而這個將爛梨嚼得津津有味的人,他對人生風雨的抵抗力和堅忍性,豈是我輩嬌弱慣了的人所能比擬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會永遠記得當年的那一幕。同時,也更深切地理解了朱自清《背影》之所以能深深感動讀者的緣由。倘若他和父親一送一別的情境,不是發生在車站這么個特別而典型的場合,他那肥胖的父親不是蹣跚著翻下路軌、再爬上對面站臺而留下那個意味深長的背影,它的藝術感染力怕也沒有這么強烈吧?


念及此,我又將目光投向自2012年3月24日結束其歷史使命的南京西站,以及那老站址、綠皮火車依然存留于夕陽中的背影;心中有些悵惘,又不無欣慰。西站的背影和朱自清的“背影”,都已歡度了自己的百歲壽誕,未來則必將還會在人們的心目中長存不衰。


主辦單位:江蘇省婦女聯合會 Copyright ?? 2020 江蘇省婦女聯合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8039674號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1672
聯系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建鄴路1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