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師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
孩子們都知道
李楠老師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她的桌子抽屜里藏著許多寶貝
經她的巧手“點兵點將”后
筷子能夠組裝成一把槍
火柴做的火箭能“發射升空”
毛毛蟲在她手心里幻化成蝴蝶
翩躚起舞……
科學課和魔術課
2012年
李楠開始教授小學科學課程
她發現,在孩子們眼中
每次上科學課時
一場場“魔法”就上演了
學到“探索宇宙”這一課時
書中講到了火箭結構
發射原理等知識
然而火箭是平時難以接觸到的
怎樣用尋常的材料造一個“火箭”
讓孩子們了解其中的原理呢?
李楠準備好火柴、回形針
鋁箔、縫衣針
組裝后點燃火柴頭
小“火箭”便“嗖”的一聲發射升空了
孩子們驚訝極了:
“想不到一根小小的火柴
竟然有這么大的威力
到底是什么力量
推動火柴飛出去的呢?”
趁孩子們思索時
李楠帶他們動手改進火柴火箭
讓它能夠飛得更遠
筷子槍也是受歡迎的小實驗
孩子們用筷子和橡皮筋
組裝成槍的模樣
一按“扳機”
皮筋就像子彈一樣發射出去
小實驗中
李楠注重培養孩子們的
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演示結束后
她會讓孩子們改良筷子槍
讓它可以連續發射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
按動‘扳機’時
筷子彎曲產生形變
讓皮筋發射出去
這就是彈性勢能。”
當孩子們掌握實驗方法時
李楠會講解相應的科學原理
揭開“魔法”的神秘面紗
在學習昆蟲的單元中
李楠在教授的五個班級中
設置了一個養蝶對照班
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成蟲
孩子們精心喂食柑橘葉、
清除糞便、控制溫度濕度
二十天后,幼蟲羽化成蝶
孩子們不禁感嘆生命的多樣和多變
當心急的孩子剪開繭
導致羽化失敗時
李楠會讓他們明白
尊重生命、順應自然的道理
科學就在生活中
從2022年開始,李楠參與了
多期江蘇省電化教育館的
“科學干細胞”公益直播
引導孩子們在家運用常見的材料
實施科學小實驗
“同學們,看
我手中的這張網上有許多洞眼
但我將網罩在盛有水的杯子中
杯子倒置后
水卻不會從網眼中漏出來
這是為什么呢?”
隨后,李楠將孩子們的關注點
引向大自然:
“夏天時,我們常常能看見
池塘的水面上有許多小蟲子
它們不會沉入水中
這是什么原因呢?”
有孩子搶答:
“老師,是因為浮力!”
為了弄清是不是浮力讓蟲子漂浮
李楠用銅絲模擬水上生物水黽
然后將其分別放在
水、酒精和洗潔精水中
最終,只有其中一杯的
銅絲能浮在表面
有孩子說:
“沉下去的銅絲
一定是因為沒有輕輕放。”
也有孩子提問:
“這三杯水是不是不一樣?”
孩子們從各個角度
探究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在李楠看來
無法從網中漏出的水
漂浮在水面的銅絲
都能引起孩子們的認知沖突
從而激發起探究欲
作為科學教師
她一直堅持讓孩子們
在真實的情境、生活化的場景中
發現問題
然后和他們一起探索規律
開展研究
不一樣的閃光點
在李楠領隊的科學競賽中
她選拔隊員看重的是孩子的興趣
“有些在其他學科中
表現并不突出的孩子
在科學學科上卻表現得相當積極
有些家長認為調皮的孩子
在感興趣的科學實驗中
卻顯示出強烈的探究欲和專注力。”
她會給隊員們布置任務要求
但他們做的往往比要求的更好
有時候甚至廢寢忘食了
李楠覺得
科學學科似乎擁有超能力
既能從廣闊的角度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也為他們提供了
自信綻放的舞臺
李楠認為,興趣是學習的開端
小學生對外部世界和自然現象
有巨大的興趣
通過科學的學習
喚起孩子的好奇
能夠促進科學思維的發展
從而增強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的發展
并不能在短時間內顯現
它融入孩子每次遇到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伴隨并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在科學學科中
李楠提倡“真探究”
即探究真實情境中的真實問題
培養解決問題的相應能力
而非更看重獲得知識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