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一凡的公益之路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讓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總是邊看新聞邊流淚。”那一年,得到家人的支持后邰一凡做了兩件事:一是通過紅十字會向災區捐款二是組織了一場近200人參與的公益祈福活動
愛意匯聚
創業20多年邰一凡并沒有積累下許多財富卻匯集起了一股愛的力量“愛,就是利他心是一種不計回報的付出和選擇荷,是出淤泥而不染它也諧音‘和’,世界要和平我們的國家、社會要和諧家庭要和美我們自己要和自己和解。”
2019年,邰一凡成立南京愛荷家品牌管理咨詢公司同年12月28日愛荷家志愿者協會正式成立“成立后剛好遇上新冠疫情我們決定停下來去做志愿者3年的疫情我們在社區做了3年志愿者。”
在愛荷家,除了伙伴們還有許多會員朋友邰一凡親切地稱他們“荷粉”“荷粉”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有退休的大學教師退伍老兵等每年的5月21日是愛荷家自己的公益日也是家庭日除了組織公益活動邰一凡還會鼓勵伙伴們回家陪伴父母關愛自己的家人
2014 年,邰一凡來到南京發展還未站穩腳跟她就帶著伙伴們去了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從那以后每年過年放假第一天愛荷伙伴和志愿者代表們都會去到福利院看望孩子們。”
圍脖·土豆
見到邰一凡時她正和一群退休阿姨們一起織圍脖大家圍坐成一圈,說說笑笑紅彤彤的毛線在手中上下翻飛這些帶著愛意溫度的圍脖將被送到大涼山的孩子們手中
2021年5月21日愛荷家發起“愛心圍脖”公益活動同時開展“愛荷陽光午餐”公益項目3年來愛荷志愿者為大涼山的孩子們編織了900多件愛心毛衣1000多條愛心圍脖資助了洪溪初級中學50多名孩子
這一切還得從2016年說起邰一凡和幾位企業負責人一起前往大涼山看望山里的孩子
“第一次去時,山里都是泥路下雨天車都沒法走從西昌市來回坐車要十幾個小時車窗外就是懸崖到了學校孩子們有的穿棉衣,有的穿單衣有的穿棉鞋、有的穿拖鞋臉上黑乎乎的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都哭了。”那天,邰一凡沒有去別的地方而是留在學校陪孩子們聊天“如今,山里的路修通了孩子們也吃上了營養午餐臉蛋干干凈凈的眼睛亮亮的帶著清澈燦爛的笑。”
2023 年5月21日愛荷家與在寧高校老年體協簽約成立南京市鼓樓區愛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同年12月2日愛荷家聯合愛荷社工中心發起大涼山“暖冬行動”公益活動給洪溪中學的孩子們送去棉鞋、保溫杯等御寒物資“這里是美姑縣最偏遠學校有的孩子走五六個小時才能到學校處在風口冬天也是最冷的之所以要捐鞋子是因為老師告訴我們這邊的孩子比較費鞋。”
除了把一批批物資送進大涼山邰一凡還把山里的土豆帶了出來2020年邰一凡再次走進大涼山這次,她走進了村民家中面對老人枯瘦黝黑的面龐光禿禿的簡陋屋子和貧瘠土地里大大小小的土豆她禁不住流下淚來同年9月“小小的土豆,大大的愛”大涼山助農活動正式啟動了一包包土豆跨越兩千多公里被送到了南京
“手提肩扛,小車換大車這一路要走兩天多到達南京后我們會再卸下來進行分裝每次都從深夜忙到凌晨四五點個個灰頭土臉的雖然很累,但大家都很有干勁第二天一早就會有許多志愿者來將土豆進行挑揀、稱重、分裝再送到訂購者的手中這些土豆能夠幫一個家庭增加大概3000元的收入他們可以用這些錢看病供孩子上學維持日常生活。”一位愛荷伙伴這樣說
愛的內核
和邰一凡交談會發現她是一個擁有強大精神內核的人對事對人寬容而平和她說自己做公益并不講求福報想做就去做了這一路她不斷收獲感動充實自我也將善意的火把傳遞給更多人
或許是原生家庭給了邰一凡充分的愛滋養且影響了她父母很恩愛,感情極好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對方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虧待他人
創業后,邰一凡得到了許多信任盡管公益之路有些難但她想一直做下去每當站在大涼山的山脊之上看著廣闊的山野和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那一刻,她便覺得困難都不再是困難再多的焦慮苦惱都會被瞬間治愈
做公益是一場雙向奔赴可以發現自己的價值一位蘇州的退休教師偶然得知了“愛心圍脖”活動罹患胰腺癌晚期的她拿起針線給大涼山的孩子織毛衣當看到孩子們穿著她織出的毛衣露出甜甜的笑容時一下子找回了存在感和價值感這種信念支撐著她又和病魔斗爭了5年
“還有一位剛剛過世的阿姨她甚至在醫院的病床上都沒放下手中的針線。”說起這些故事邰一凡眼眶紅紅的,幾乎哽咽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或許是微薄的但當千萬股愛意匯集起來時力量會互相滋長,是龐大的
除了牽掛大涼山的孩子和家庭愛荷家也關注身邊的老人每年學雷鋒日、重陽節、春節等重要日子志愿者們都會走進湖南路街道大方巷、青島路等社區的敬老院或獨居老人家中送去節日的慰問和關愛
“如果我是一束光我愿意住進每一位善良人心里讓所有心懷善意的人不曾失望讓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變成更多人相信的模樣。”邰一凡在歌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