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馳騁外宣戰線的新聞工作者,到雙手扮靚城市的環衛工人,再到關鍵崗位的技能高手。當前,各行各業正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女性從業者,撐起社會經濟發展的“半邊天”。
3月21日,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聯合人民網,宣傳展示“最美巾幗文明崗”,集中展示100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崗位工作團體的巾幗風采及優秀故事。
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原張家港市文化中心)志愿服務科現有職工16名,全部為女性,平均年齡26.5歲,其中中共黨員4名,主要負責中心接待講解、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等工作,是一支充滿朝氣活力的巾幗團隊。多年來,團隊積極發揮女性溫熱、細膩、耐心的品質,踐行著對本職工作的忠誠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的巾幗風采。
“她”風采:寶劍鋒從磨礪出
作為對外展示港城文明形象和發展風采的“首要窗口”,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平均每年接待游客、參觀團隊超80萬人次。一線崗位的講解員對城市歷史、規劃和文明的闡述,往往會直接轉化成為參觀者對這座城市記憶深刻的“初印象”。
有9年講解經驗的講解員季津津說,講解員工作看似平凡,但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這份工作不“簡單”,敬業的精神、專業的儀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缺一不可。常規半小時的展廳講解,背后實則是幾百甚至上千次的練習與反復推敲。而面對不同的參觀者,如何讓講解更有效、故事更鮮活,更是考驗講解員的專業能力。
在理論學習中錘煉業務技能,提升能力水平,“每天一練、每周一課、每月一評、每年一賽”是她們的工作常態,與黨史學習教育、張家港精神主題教育緊密結合,采取專題討論、撰寫心得等多樣化形式深學思想、領悟精神,成為她們錘煉和提升文化修養、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先后30人次在省科普講解大賽、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等賽事中一展風采、摘獲佳績。
科技輔導員王海燕工作8年來,參與科普活動600余場,服務群眾15萬人次,談起自己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孩子們,她成就滿滿的表示:“基礎科普教育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科學的思維模式的養成,必然會成為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推動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她”實踐:行之力則知愈進
一個偉大的時代,離不開以文化人的凝心聚力。位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的追夢學堂,是張家港市主打的“學習強國”線下學習陣地。自2019年5月建成投入以來,志愿服務科牽頭策劃了“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我是學習明星”、“IN青春·我想說”、“追夢講堂”、“圓桌思享會”等一大批品牌項目,以“走心、入心”的方式建起了思想引領的“能量池”。
2021年7月5日,江蘇城市頻道《德行天下》特別節目,特意選定張家港作為省內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首場錄制地,集中宣傳和解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三年來,這座城市的做法和成效。而在全域化、常態化、精準化、制度化文明實踐工作的背后,有這支乘風破浪巾幗團隊的不懈努力與付出。
“把宣講切入點置于群眾視角,從普通群眾最關切、感受最深刻的現實問題出發,用身邊故事展現國家和城市發展成果,更能夠有效傳遞凝心聚力的正能量。”活動策劃人員錢嘉璐表示。2021年剛剛過半,追夢學堂已開展活動近200場,信息多次被“學習強國”平臺錄用,創新培育了“追夢同學會”等下沉式品牌,深受基層群眾的好評。
如何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學理論、學知識、學先進?融合網絡新媒體的宣講形式,這支巾幗團隊以隔空授課、云端學習模式開啟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的新探索,制作推廣“致敬沙洲英雄兒女”“雙山島渡江戰役71周年”“致敬抗疫醫護工作者”等視頻線上節目,打造了全天候、開放式、菜單化的學習課堂。
“她”奉獻:助人樂善志如磐
作為張家港市志愿服務的管理者,近年來,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志愿服務科認真貫徹落實《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三年行動計劃》等精神,依托有效的組織架構和友愛港城等志愿服務平臺,進行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的協調指導、規劃運作,組織志愿者學院、志愿者能量屋等培訓,參與志愿者近萬人次。
通過資源整合,電影黨史課還組建了一支109人的“紅色光影”志愿宣講隊伍,成為保障活動開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張家港市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務生態,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注冊志愿者超21萬人,平均每不到7人就有一位注冊志愿者,五年來,登記入庫、流轉實施弘揚時代新風、鄉村振興、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項目達13.5萬多個,參與志愿者超186萬人次。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培訓班、江蘇省第五屆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等重大活動,也處處可見這群“巾幗”的身影。
“我們連續9年對貧困生進行長期幫扶救助,累計為450名孤寡老人、340名新市民子女送去節日祝福和社會關愛。”蘇州市三八紅旗手、中心婦聯主席郭雨虹表示,將通過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教育、發動、引導巾幗團隊,熱心公益、傳遞溫暖、播種文明,用蓬勃的青春譜寫時代女性的風采,不負全國“巾幗文明崗”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