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市惠山區
有一支志愿團隊眾人皆知
那就是洛社鎮“幸福義工”志愿團
在洛社鎮
有一個名字家喻戶曉
那就是洛社鎮黨校專職副校長
“幸福義工”志愿團帶頭人徐智能
從宣講起步,與志愿結緣
2007年
徐智能從計生條線轉崗至
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黨校工作
上任不久
雷厲風行的她
就組建起洛社“幸福義工”時政宣講團
徐智能個子不高
時常穿著志愿者馬甲
扛著投影儀、無線喇叭
移動音箱和宣講材料
奔波于洛社的村落
社區和基層單位
深入田間地頭、企業學校
小區樓道、村頭巷尾
開展宣講工作
在她的帶領下
洛社“幸福義工”時政宣講團
每年推出百余堂宣講課
送課下鄉近300場
受眾超3萬人次
2011年年初
徐智能偶然了解到
廢舊掛歷可以制作成盲文紙
可為盲童家庭節約支出
便在全鎮組織開展
“愛心掛歷 情系盲童”等活動
向南京盲校
贈送廢舊掛歷裁剪的盲文紙
由此開展幸福小義工與盲童
結對伙伴成長計劃
幾次結對活動后
有個無錫的女孩
怯生生地喊了一聲“徐媽媽”
徐智能愣了一下
隨后開心地應下
從此
女孩經常把“徐媽媽”掛在嘴邊
總是嚷著要見“徐媽媽”
女孩先天性失明
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
就悄悄地回俄羅斯了
女孩有一次偷聽到
父親找過女孩的母親
但母親說她是噩夢
不會回中國了
這句話讓女孩受到很大打擊
父親和奶奶怎么安慰都沒用
徐智能得知后
當晚就趕到她的家中
女孩一頭扎進“徐媽媽”的懷里
哭個不停
徐智能向她解釋:
“你的媽媽仍然愛你
你應該學會感恩、自強不息
綻放自己的光彩
媽媽一定能看到并且回來的”
女孩受到了鼓勵
更加積極向上、刻苦學習
2020年獲得“新時代江蘇好少年”稱號
讓志愿服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自2012年
負責洛社鎮志愿服務工作以來
徐智能便把一顆心
撲在志愿服務事業上
2020年11月1日
徐智能在工作中突發腦溢血
大家勸她停下來歇一歇
但心向公益的她如何停得下來?
2021年3月
尚在康復期間的她
獲得了全國最美志愿者的榮譽
更堅定了將志愿服務事業
堅持下去的決心和信心
巾幗大宣講項目啟動儀式
義務植樹活動
志愿服務月活動
志愿者交流討論會
……
當年3月
徐智能的志愿日志上
寫得滿滿當當
徐智能將洛社鎮入黨積極分子
分成八個小組
與鎮里的失獨家庭一對一結對
手把手指導他們
策劃開展上門慰問走訪等幫扶活動
為每個家庭建立幫扶檔案
做好走訪慰問記錄
引導入黨積極分子
樹立為民服務理念
將愛的接力棒傳遞下去
讓有德者有得
2022年8月
徐智能在朋友圈
曬出了幾只腳的照片
熟悉她的志愿者都知道
她腿疾還未痊愈
也抽不出時間去遠足鍛煉
不禁好奇起來
原來
徐智能在陪伴
一位患漸凍癥的
一星級志愿者外出看風景
感受生活的色彩和溫暖
以打卡的方式提醒自己
把這件事堅持下去在徐智能的推動下
洛社鎮率先在惠山區出臺
《洛社鎮道德模范和志愿者禮遇十條》等文件
成立專項志愿資金——幸福基金
落實、完善志愿者禮遇回饋機制
每年在洛社鎮舉辦的敦親睦鄰節上
發布志愿者典型事跡
表彰優秀志愿服務團隊
星級志愿者
和“幸福志愿星家庭”
為三星級以上志愿者贈送體檢
為新升星志愿者贈送書券
購買志愿服務綜合保障險
為星級志愿者贈送報紙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禮遇舉措
讓有德者有得
感受作為一名義工的幸福
她說:
“做志愿工作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一種生活方式
融進了我的血液
唯有傳承下去
使志愿精神成為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
生命才更有意義”
徐智能組織開展的
關愛盲童“弟子規”公益夏令營
“蒲公英”親子悅讀
等十多個志愿服務項目
連續多年受邀
參加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項目展陳
在她的帶動影響下
洛社鎮志愿者
從8000余名發展到3萬余名
專業志愿隊伍從12支發展到128支
組織開展
周末節假日常態化志愿活動近1000次
洛社幸福義工總站先后被評為
江蘇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江蘇省巾幗志愿服務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