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雷鋒服務站,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境內鐵路便民站點。“158”,諧音“義務幫”,始建于1968年的“158”雷鋒服務站,是鐵路南京站專為老、弱、幼、病、殘、孕等有困難旅客提供義務服務的班組,在全國鐵路系統是第一家。經過54年薪火相傳,現在的“158”雷鋒服務站由9名女職工組成,平均年齡33歲,高峰期每天服務100多人次。
“2014年,我剛來到‘158’雷鋒服務站工作。一天,候車廳來了一位剛做完手術的乘客,帶我的師傅便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話還沒說完這位乘客就吐了,而我的師傅沒有退縮,甚至雙手去接。”“158”雷鋒服務站客運員趙亞蘭回憶起當年情景,“師傅言傳身教深刻告訴我們什么是‘服務’,以及如何持續發揚雷鋒精神。”
上海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站黨委副書記李淵介紹,雷鋒精神的內涵之一是“釘子精神”,“158”四代人持續發揚雷鋒精神,她們自覺學習業務知識、語言藝術、心理學、外語、手語和急救護理知識等,從大學、特殊教育學校、星級賓館請來教師、勞模、服務明星面對面傳授服務技巧。
目前,“158”雷鋒服務站建立了重點旅客數據庫、全國鐵路車站微信群等現代化預約聯程服務方式。需要幫助的重點旅客購完票通過手機即可預約服務,預約后旅客從進站上車到出站,可實現全過程幫扶。如今,越來越多行動不便的旅客敢于走出家門乘坐高鐵去旅行。
“158”雷鋒服務站的姑娘們還總結出一套與人溝通的溫暖話術。“一位50多歲的阿姨是我們的老朋友,每次她來第一句一定是‘小馬,我又來了!’”“158”雷鋒服務站客運員馬晶說,“這句話讓人聽起來非常舒服,似乎阿姨沒有把自己當成需要幫助的乘客,而是像朋友一樣與我們打招呼,后來我們也會用這樣的話語與旅客打招呼。”更多時候,需要幫助的旅客會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他們鼓起勇氣尋求幫助時,語言和表情都會比較焦慮。“‘你放心’‘我明白’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些話可以安撫旅客心情,給予安全感。”許慧玲說。
目前,“158”雷鋒服務站憑借廣泛的社會影響,已走出鐵路南京站,走出南京。上海鐵路局基于南京站的“158”雷鋒服務站,在長三角500多個車站,全面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建設41個全局聯網的“上鐵雷鋒服務站”。國鐵集團推動全國160多家車站、480多趟列車建立聯網接續式服務。還聯合地鐵、長途客運、公交等部門,組建“愛心聯盟”,實現志愿服務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