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擷芬,筆名楚南女子,常州人,陳范長女,幼承家學。陳擷芬早年隨父去上海,投潘蘭史門下習詩詞,10余歲能作詩,曾在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上發表《戊戌政變感賦》等詩作。16歲時,在其父幫助下,創辦并主編婦女刊物《女報》;同時參加女學會,與社會廣泛交往。創辦《女報》時她只有十六歲,而那些新鮮活潑、犀利大膽的文字,又大多是出自她的手筆,是中國新聞史上最年輕的女主編。1902年5月8日,在上海派克路復刊的《女報》,設論說、白話演說、新聞、中外女界匯志、女界近史等欄目。次年2月,改名《女學報》。
陳擷芬辦報,主要為婦女奔走呼號,反映當時一批先進婦女痛感祖國危亡、極欲奮起挽救的心情。她主張把婦女的解放和民族解放聯系起來,號召婦女和男子共同改變整個國家“受制于外人”的狀況。同時,她提倡女學,為婦女爭取自由平等。
她辦的《女學報》,不僅發表《中國女子之前途》《盡力》等為廣大婦女爭一席之地的文章,還與《蘇報》相呼應,有“小蘇報”之稱。光緒二十九年,《蘇報》館被清政府下令查封,《女學報》受牽連,財產被沒收。她隨父亡命日本,繼續編印《女學報》第四期,托上?!秶袢杖請蟆反鸀榘l行。不久,陳擷芬加入反清秘密會黨三合會和爭取男女平權的愛國團體——共愛會,以其在國內辦《女學報》的影響和能說善辯的才干,很快成為共愛會的骨干。
陳擷芬常以主筆和記者身份撰文鼓吹女權,倡導女學。她的文章文筆優美,風格潑辣,針砭時弊,痛快淋漓。因而,《女報》一問世,便為世人所矚目,讀者則稱她為“報界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