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手机av片永久免费观看,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黄色成人av

黨代表話十年丨孫曉云:為時代揮毫潑墨 為人民傾情抒寫
發布時間:2022-08-09

 我們的新時代·黨代表話十年?


“我一定繼續用書法體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見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時,她正在為即將出版的新書《中華匠心》做準備工作,一筆一劃剛勁有力,一字一句飽含深情。

從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到十九大,孫曉云成為全國書畫界唯一的連續三屆黨代表。她說:“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時代擔當,創作出更多彰顯時代主題、體現中國精神、符合人民期待的藝術精品。”


弘揚傳統文化,為中華文脈探源

“藝術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品受不受歡迎,人民群眾說了算。”孫曉云深有感觸地說,“藝術家只有和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作為一名書法家,孫曉云一直堅持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貼近時代發展。她耗時7年,用小楷書寫并出版《四書》《道德經》《歷代家規家訓》《日讀論語》等經典古籍。“書寫的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小到家庭倫理,大到治國平天下,都是深刻影響中國人的經典古籍名作,對當下社會發展仍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這些經典古籍多達十余萬字,書寫起來是一個大工程。孫曉云以強大的定力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畫書寫。哪怕有時出差在外,她也帶著筆墨紙張,抽出時間書寫。為保持原汁原味,她堅持按1:1大小書寫印制,以詩文與書法的魅力描繪巍巍華夏的壯麗河山、謳歌中華燦爛文明奇觀、展現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給人帶來多元化的思考和感悟。

無論是千百年延續下來的手書墨跡,還是如今更多地在電腦鍵盤上敲打,漢字始終是中華文化最基礎、最根本的元素。今年,孫曉云的新書《書法有法(彩色紀念版)》出版,這本書已累計再版35次,一直暢銷不衰,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對于當代社會而言,書法有法之“法”又有哪些重要內涵?孫曉云說,“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要知道書法的根源在哪里,必須要回到它的源頭、回到它法的出處。“為中華文脈探源,所謂‘鑒古觀今’,我們要了解我們的過去,知道我們的現在,才會明白我們的將來。”


凝聚家國情懷,為時代揮毫潑墨

孫曉云生長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相結合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新四軍老戰士,參加過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并身負重傷,一塊彈片一直留在他的胸口無法取出。直到父親96歲過世后,家人才從骨灰中找到這枚伴隨他70年的彈片,并與他當年的血衣放在一起,捐贈給位于海安的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父親的堅強、剛直、勇敢,對信仰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深深影響著我。”在孫曉云看來,把書法藝術和凝聚家國情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更大限度、更廣泛地為人民服務,才能讓書法體現中國精神,在人民心中發揮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用。

“歷史是由文字記錄的,文字由書法來呈現。過去的十年,我是一個親歷者、實踐者,也是一個深深的體會者,見證了新時代取得的輝煌成就,這為我的文藝創作提供廣闊的空間。”作為中國書法藝術家群體的領軍者,孫曉云始終堅定地做一名書法創作的實踐者,她緊扣時代脈搏,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建黨一百周年以及抗疫書法展等活動,創作推出《中國賦》《詩意江南》《運河頌》等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書法作品。

新書《中華匠心》,匯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聰明才智和匠心技藝,展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發展生產、創造財富,昭示有關道與技的文化思考。談及書寫時的所思所感以及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孫曉云說:“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因此我們策劃了一本以大國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書,全書三萬四千多字,在一個多月內寫就。我早就有好幾枚‘匠心’的印章。每一位當代書法家,都應該以各自精益求精的作品來踐行和體現大國工匠精神。”

“把書法文化持續而有效地傳承下去是書法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過去這十年,我在書法藝術創作上更多融合每一個時代節點和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努力以書法抒寫時代,以精品謳歌時代,以經典獻禮時代。”孫曉云說。


承接薪火傳遞,為人民傾情抒寫

孫曉云經常說,她是一名書法家,是一名書法實踐者,更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做好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群眾,是她重要的責任和使命。

這些年,孫曉云選擇用楷書、行書來呈現作品,不僅與文本內容相關,更是希望創作一些方便大眾讀者讀誦臨摹學習的作品。而每次一出新書,她都會進行現場簽名售書活動。“簽名售書,也是檢驗作品是否受讀者歡迎的機會,而這正是我確定今后書寫方向的動力。”她希望讓更多人走近書法,在書法與經典文化的結合中感知傳統的力量,這也是堅持為讀者書寫的意義。

通過書法,也拉近了與老百姓心靈的距離。每年春節前,孫曉云都會組織知名書法家開展送文化活動,走進高鐵、機場,走進社區、軍營,深入機關、鄉村,為百姓寫對聯、送福,讓老百姓直觀地感受到書法的精致、內涵,感受到書法藝術就在生活中。這項活動,一直持續近20年,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孫曉云說:“讓更多人喜愛書法,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貢獻自己的力量,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做很多具體的事。”

古老的書法藝術怎樣薪火傳遞?孫曉云認為,要讓書法從展廳走向大眾,讓它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她舉例說,《日讀論語》就是一種創新嘗試。“這本書做得很輕,可以放在包里隨身攜帶,大家坐地鐵、在車上都能隨時翻閱。誦讀先賢的經典名句,欣賞書法,推動傳統書法在當代‘活’起來、‘火’起來,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也正是當代書法家們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她進一步闡釋書法家的責任,“我們要銜接、啟發大家的興趣,用各種形式把中國古代傳統書法跟當今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潤化我們心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望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孫曉云充滿期待。她表示,要集中精力履職盡責、干事創業,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需求結合起來。立足時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更多精品力作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來源:北京西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