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的目標
來源:殷飛
家訪在于具體了解學生的背景,感性地體驗學生真實的生活環境,體悟學生的家庭生活氛圍,從而掌握家庭教育的困惑與訴求。
在家訪中,需要明確以下四個目標:
1.實地了解,關注家庭環境
教師經常基于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理解來布置作業,但不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環境及居住條件而進行教學是不合理的。因此一定要通過家訪,實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
2.溝通交流,感受家庭氛圍
教師通過與學生家人的交流,了解家庭結構;通過觀察家庭成員,感受家庭的氛圍、成員間的溝通方式。這些家庭的基本狀況都是無法通過學籍卡等書面信息得出的。每一個家庭都有其獨特性和無法想象之處,教師需要通過與家人的交流、實地感悟去了解。
3.準確地理解學生
學生的成長是系統的過程,家庭正是一個學生系統成長的最完整的一個場域;而學校卻是一個分裂的場域,一個教師只能了解一個時間段的學生。教師要想準確理解學生,一定要了解學生之前的生活、學習經歷,甚至包括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等。
4.建立積極和諧的親師關系
家長跟教師要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增進彼此了解與信任。在新時代,教師和家長由于地緣因素,在物理空間上有一定距離與隔閡導致交往較少;同時負面報道暴露出傳統教育的問題,部分家長群體對學校、教師抱有懷疑。不信任源自不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家訪體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創造條件與家長產生互動,從而使得家長了解教師、信任教師。